2018/11/5
善用創意 垃圾也能變黃金
面對建築與人類環境的不斷變化,新世代的亞洲建築師面臨的挑戰也有別以往,國際知名的創新建築達人,小智研發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黃謙智,分享自己突破全球化的作法,日本建築師團紀彥、新加坡大學建築系主任王運起也分享指出,在全球化時代要學會說自己的建築語言。
面對建築與人類環境的不斷變化,新世代的亞洲建築師面臨的挑戰也有別以往,國際知名的創新建築達人,小智研發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黃謙智,分享自己突破全球化的作法,日本建築師團紀彥、新加坡大學建築系主任王運起也分享指出,在全球化時代要學會說自己的建築語言。
走上台,後背袋裡都是透過資源回收材料完成的產品,眼鏡是由香煙盒回收做成的,回收的咖啡紙杯可以做成磚塊,iPhone的玻璃亦可回收改造成杯子,甚至後背袋也是由回收物重新運用製成。「2018亞洲建築新人戰」頒獎典禮後,亞洲建築名人為建築界的年輕世代,提出了自己的經驗與建議。
「讀基礎的人愈來愈少,全世界都在做設計,都在自我表現,要有突破要先開發出自己一套能力。」黃謙智與小智研發,從台北出發如今已遍布上海、柏林、米蘭、新加坡等地,不斷地從材料本身去進行研發,「到現在15年,是剛剛好才打完一套拳」,黃謙智以基本功形容,並強調要有自己的創新能力,長時間累積而不是急著發展風格、設計十分重要。
走上台,後背袋裡都是透過資源回收材料完成的產品,眼鏡是由香煙盒回收做成的,回收的咖啡紙杯可以做成磚塊,iPhone的玻璃亦可回收改造成杯子,甚至後背袋也是由回收物重新運用製成。「2018亞洲建築新人戰」頒獎典禮後,亞洲建築名人為建築界的年輕世代,提出了自己的經驗與建議。由遠東集團旗下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所舉辦的「遠東建築獎」,2014年起與多位日本建築師如團紀彥,發起的「亞洲建築新人戰」至今已第5屆,旨在鼓勵各大專院所建築相關科系的準建築人,與亞洲各國學生有更多機會互動,並建立起亞洲建築教育的平台,讓優秀建築新血更能追求突破與創新。
致力推動循環經濟的小智研發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黃謙智,於講座中分享垃圾回收的活用與再造。(郭吉銓攝)
團紀彥表示,此次「亞洲建築新人戰」的作品「沒有從建築雜誌上參考來的,這很好。」他認為現在的建築教育一大隱憂在於「耶魯、哈佛、MIT教的都沒什麼不同」,無法讓年輕建築師熟悉自己居住的城市或環境,他以日本京都為例,「99%的學生會說京都是很有歷史的城市,但事實上京都也是美學被毀最嚴重的地方。」他希望年輕世代不要只跟隨主流說法,而要更了解自己的土地;另一方面,他指出越南曾被法國殖民,就需要熟悉法國乃至歐洲的建築語言,最終才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建築語彙。
王運起也觀察,建築教育無法跟上未來社會與建築的困境,亞洲的建築師仍應回到全球化、殖民的自我認同問題上,不要只關注西方的、經典的建築作品,而是要回頭看到自己文化中的DNA。